对产品的理解
经历过一个项目后,在“想法”->“实现”的过程中,对产品和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偏见 ),产品、UI、UE需要做什么?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产品
现在互联网企业开发一款产品,基本都是有流程的,首先业务方提出需求(或者企业自己基于用户需求或者数据分析得到的需求),产品经理基于需求进行分析,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对需求进行完善。
以一个页面为例,在该页面中,业务方提出想要可以让用户查询自己的汽车专营店。
- 需求是查询汽车专营店
OK,需求有了,产品出马。查询专营店,肯定是一个表单进行搜索了,可以按照关键字查询,可以限定地址(省市)查询,可以自动定位查询。然后是原型图。
产品经理的产出是需求文档,一个简单的线框图,描述了页面上需要实现什么功能,以及附带的文档详细描述了无法在线框图中画出来的功能点。比如这里附带说明:
用户进入该页面,默认获取用户地理信息,将下拉框置为用户当前位置,默认展示前十条搜索结果。
产品经理的产出,需要让设计与开发了解自己正在做一个什么项目,需要实现什么功能点。
原型有了,接下来看企业的分工了,可能交互设计,也就是 UE 的工作, 会让产品经理做。也可能会让 UI 做。也可能有专职的 UE。
UE
按照有 UE 的情况来说。产品原型虽然有了,但是具体要怎么操作呢,这就是 UE 的工作。让用户简单方便的使用该页面
- 用户一进入页面,无法获取到地理信息时,是提示用户打开 GPS 还是默认展示一个位置。如果用户网络差,要以什么形式提示用户呢?alert、toast还是其他。
- 点击下拉框,在屏幕中间展示可选项还是在底部展示方便用户点击。
- 用户选择完“北京”后,要点确定后选中省名后,再去点击市的下拉框。还是直接就可以点“市”的下拉框或者自动弹出。如果选择完省后,市只有一个选项了,还让用户选择吗?还是默认就展示搜索结果了。
- 加载更多是显示一个按钮让用户主动加载还是当用户滑动到底部默认就加载更多数据。
- 怎么样让用户加载大量数据后,方便再次进行查询,将顶部表单固定在头部还是增加一个悬浮“返回顶部”按钮?还是下拉时隐藏,上拉时展示?
- 查询结果为空时,怎么提示用户,页面显示“结果为空”还是 toast 提示后保持页面仍有可查看数据。
可以在平时使用 APP 时思考自己每一个操作后,为什么这款 APP 要这么做,记录下自己觉得很赞的操作方式。
UE 的关注点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还要考虑不同手势会得到什么结果。最终的目的是让用户觉得自己的 APP 非常“人性化”。
UI
这个职位基本上是必备的,虽然产品和 UE 把页面功能已经完善了,但一个好看的页面,无论在宣传还是用户使用时,都可以给产品加分不少,毕竟现在颜值太重要了。。。
UI 做什么呢?产品风格的设计。
每款 APP 都会有自己的业务或者说功能点,比如这款 APP 是服务于购买了车辆的用户,方便用户预约车辆保养等服务。如果要凸显自己 APP 的高端,可以多使用黑色。图标的风格以简洁为主。如果要凸显产品的易用性,可以多采用暖色调,图标以大面积的色块为主。
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美化页面:
- 输入框加上圆角,聚焦时有淡淡的阴影。
- 下拉框点击时有红色边框。
- …
图标设计、排版布局大概可以描述 UI 的日常工作。
总结
虽然是说了三个职位,但感觉产品、UI 和 UE 的工作往往是互有重叠的。可能产品可能在画线框图时,就把 UE 的工作做了一部分,更细致的方面 UE 可以补充,但长久下来,产品也积累了很多 UE 知识,自己在画线框图时就把用户交互考虑的很完善了。。。
但是深入思考下去,其实产品和设计都需要对开发有所了解,不同的开发选型会影响产品设计、UE 设计、UI 设计。
举个例子,如果技术选型是 Hybird APP,页面中某些部分是原生,而某些是 web,设计却以原生的基准进行设计,可能会导致开发无法实现。
UE 希望用户点击按钮后有水波扩散效果,颜色也同时改变。原生实现了该效果,而在同一页面的 web 部分却无法,或者说非常难实现,而一个产品在交互方面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某些地方可以某些地方不可以。所以这种需求一开始就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厉害的设计/开发,都应该对其他职位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使合作更为顺利。